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李鸿章在海外生活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李鸿章在海外生活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896年,73岁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,为何会仰天长叹?
李鸿章被称为“东方俾斯麦”,可是,当这个“东方俾斯麦”见到了真正的俾斯麦的时候,他们会聊什么?
1896年6月,李鸿章在签订了《马关条约》一年之后,受命出访德国。
1895年4月,他代表清***在日本签订了《马关条约》后,可谓是成了***喊打的过街老鼠,***斥骂,慈禧即便再宠他,也不得不让他退一退,好让风波消停。
虽然已经时隔一年,风波也消停了不少,可是,慈禧想将他掏出来继续用,总得让人信服不是?于是,她决定让他去欧洲考察考察,看看能不能弄出一点政绩,然后名正言顺地让他上位。
李鸿章到了德国后,先是在6月14日拜见了德皇威廉二世,后来才在6月27日去拜访了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。
73岁的李鸿章看着81岁的俾斯麦,笑着说,老哥你知不知道,不少人称我为“东方俾斯麦”呢!
俾斯麦一听,也笑了笑说,哦,是吗?不过,倒没人说我是“欧洲李鸿章”。
俾斯麦这话里究竟有没有透着轻蔑的味道?多多少少是有的,别人将你李鸿章说成“东方俾斯麦”,是在拿你和我比,可是我俾斯麦就是俾斯麦,不用和谁比!
李鸿章一心想当清王朝的“裱糊匠”,一心想维护他家老佛爷的江山,所以,他即便听出了俾斯麦话中的轻蔑之意也只能在心中叹气,可还是得厚着脸皮向俾斯麦取取经——
我很想复兴清朝,老哥能不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办?
俾斯麦说,老哥我是真高兴你能问我,可惜的是你们清国太远了,老哥我没有去过,平时也没怎么留意贵国的时事政治,所以,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。
如果中国真的远到俾斯麦不想去了解的话,德国人又何必千里迢迢跑到中国,然后侵犯中国的***?说白了,俾斯麦的意思是中国太落后了,我懒得看你们的政事,反正你们打不过德国。
然后,李鸿章又问,我和朝廷发生龃龉的时候,怎么让朝廷听从我的意思?
俾斯麦心想,李鸿章你是不是闲着没事?但是嘴上还是说起了套话,你说你一个给人打工的官员,怎么能和朝廷相争?如果你真和朝廷发生争执了,你要么好好听话,要么直言进谏,让皇帝支持你。
李鸿章老脸一沉,一个问了等于没问,一个答了等于没答。
李、俾两个老头说完了屁话,李鸿章终于忍不住问了,怎么励精图治,让国家富强?
俾斯麦一听,心里又乐了,嘴上说到,这事,嗯,练兵吧,除了这个没有别的了,没有一支拿得出手的军队,这个国家站不稳。
李鸿章心里一个咯噔,他自然知道练兵的重要性,否则的话他当年也不会耗费这么多心血和金钱去打造北洋舰队,可是结果如何?被日本人给一口吃掉了!
后来,他又举荐了袁世凯去天津小站练兵,也是想再练出一支能够拿得出手的军队!
李鸿章想到这,怅然一叹,我们清国不是没有人,可是,我们没有军事教官,更没有可用的兵法呀!等我回去了,我会参照你们德国的军制,聘请德国教官,练出一支新军!
这恐怕也是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以德国军制为蓝本的一个原因,只可惜,这北洋新军最后也成了压垮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李、俾两人聊了不少,实际上也不过是水话连篇罢了,俾斯麦在1890年被威廉二世解职,手里没了权,他自己心里还郁闷着呢,哪有心情去给你李鸿章解惑?更何况还是什么强国强军之策?
李鸿章没有试探出威廉二世对中国的态度,又没有从俾斯麦这个所谓的“铁血宰相”嘴里得到什么富国强军之策,心中难免失落。
后来,李鸿章开始在德国下订单了,什么订单?***!
德国人为了赚钱,让李鸿章多下订单,特意邀请他去自己的工厂参观,这能叫参观?简直是***裸的打击!
李鸿章到了人家的工厂一看,傻眼了,原来自己所谓的洋务、所谓的实业,在别人眼里,不过是过家家而已。
他的心中又是一酸,事事不如人,清朝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德国了。
李鸿章浸淫官场几十年,让他看不清的事不多,他看不清的是清朝的路应该怎么走,但是,德国的野心他却看的一清二楚!
所以,他才会忍不住仰天长叹,清朝呀,我这个“裱糊匠”对你也是无能为力了。
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去了一趟德国,他获得了德国上下的隆重接待。可是李鸿章回国后,德国就后悔了,以至于最终在“八国联军入侵”的时候,带头攻打中国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(李鸿章画像)甲午战争结束,李鸿章代表清朝,和日本签订了《马关条约》以后,出了一次国。他先是去了俄国,接着又去了德国,最后去了英法美等国家。
李鸿章当时已经70多岁的高龄,他在出访这些国家的时候,传出了很多故事。比如说,李鸿章在出使过程中,由于用不惯西餐的刀叉,就用手抓。西方国家配餐的人看见了,也不好意思用刀叉,也跟着李鸿章用守抓。
再比如,李鸿章因为年纪大了,在美国的时候,实在吃不下西餐了,于是,他就让厨师把西餐的原料和蔬菜一起,煮了一锅。一时间香气扑鼻,引得美国人胃口大开。美国人忙问是什么菜?李鸿章说这叫“杂碎”。于是,一道叫“李鸿章杂碎”的菜,就在美国流行了。
这里讲的这些故事,实际上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魅力,征服了西方国家。这也表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。不过,这些故事,就当时来说,不过是清朝人的一种意淫而已。实际上,李鸿章当时去西方“周游列国”,他的心情绝没有这么好。
李鸿章第一站去的是俄国。他是去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。不过,这只是他表面的目的,真实的目的是因为当时清朝战败,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的时候,日本把辽东半岛割去了。这件事遭到了俄国、德国和法国的干涉,日本不得不把辽东半岛还给清朝。
因为俄国等国家的干涉,使得李鸿章、翁同龢、张之洞等朝中重臣都倾向于联合俄国,对抗步步紧逼的日本。李鸿章此次俄国之行的目的,就是想联合俄国。
(沙皇尼古拉二世)不过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只是清朝的一厢情愿。俄国与德国、法国联合,阻止日本获得辽东半岛,其实是为了俄国自己在远东的利益,为了他们在清朝的势力范围不受影响。
也就是在李鸿章的这一次俄国之行中,李鸿章与俄国签订了《中俄密约》。在这个条约里,清朝同意俄国把西伯利亚的铁路修到清朝的黑龙江、吉林,一直到达海参崴。同时,东北的口岸对俄国兵船开放。
这个条约,实际上把清朝整个东北地区,都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。也就是说,为了对付群狼,把老虎引进来了。想想沙皇俄国在那时候,已经先后割占了清朝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李鸿章为了抵抗日本这个更凶恶的敌人,也只能吃这样的哑巴亏。
接着,李鸿章离开俄国,去了德国。
李鸿章在德国,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超规格接待。德皇夫妇摆设国宴,隆重接待李鸿章,德国首相、外交大臣,也对他轮番给予隆重接待,称呼李鸿章为“副王”。而且德国还专门让李鸿章参观了军事操演等等。
李鸿章在德国获得的隆重接待,遭到了英法等国报纸的嘲笑,说德国对清朝过于热情。英法报纸的嘲笑,实际上也点出了德国的真实目的。毕竟当时西方各国纷纷在清朝获得了利益,划定了势力范围。尤其是英国、法国、俄国,早已获得了不少好处,而德国作为欧洲新崛起的国家,在清朝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益。德国对李鸿章一行如此重视,显然想达到两个目的:一是希望清朝能大量***购德国***,二是希望德国能够在清朝谋取更多的利益。
(俾斯麦画像)
德国为此,还专门安排了为德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勋的“铁血宰相”俾斯麦与李鸿章会面。李鸿章当时也有一个绰号,叫做“东方俾斯麦”。但真正的俾斯麦实现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,而李鸿章却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,不断地割地赔款。不过,德国人为了实现他们的目的,因此对李鸿章有了这样超规格的接待。
只是,德国的目的似乎并没有达到,李鸿章并没有和德国签订任何条约,也没有***购德国的***。
李鸿章德国之行结束,后来回国后,他本人也遭到了慈禧太后的猜忌。慈禧让他去遥远的两广地区担任总督,似乎已经远离了权力中心。德国也对这一次对李鸿章的隆重接待和过分亲热感到后悔。于是***取了和英法等国一样的做法,用炮火打开清朝的国门。
四年后,德国组织了八国联军,打进北京城,逼迫清朝签订了《辛丑条约》,在清朝获得不小的利益。
(参考资料:《李鸿章的德国之行》《李鸿章传》)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鸿章在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李鸿章在海外生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